在建的中國最大地下綜合管廊簡介
西安目前正在建設中國規(guī)模最大地下綜合管廊。管廊全長73.13公里的干支線管廊、182.5公里的纜線,到2020年全部完工。
地下管廊是怎樣建成的,將怎樣改變?nèi)藗兊纳睿吭谌丝诿芗某菂^(qū)挖出這么個大家伙要費哪些周折?
“穿罩衣”
管廊的誕生歷程——先要挖基坑、“穿罩衣”。
按照我國地下空間的利用規(guī)范,管廊被分配到的空間一般在地下8—10米深,頂部距地面一般在3—3.5米之間。坑要一層一層挖,每層約3米,挖完一層,就得做好邊坡防護。
做防護又分好幾步:掛鋼筋網(wǎng)、打上土釘,然后用細石混凝土噴錨,最終給斜坡穿上8厘米厚的混凝土“罩衣”。管廊建成后,混凝土層一般還要拆除、恢復原樣。
“鋪床單”
挖至坑底,就該給管廊“鋪床單”了。“床單”關鍵得瓷實、耐用。“管廊設計施工的關鍵控制之一,就是防止沉降。”,在基坑底部換填了用石灰與黏土拌和而成的石灰土,足有半米之厚。此外,管廊在結構上還被“切割”為30米一段,中間用3厘米寬、伸縮性更強的橡膠止水帶相連。“這樣,即便有一段沉降了,也不會‘拽’著相鄰區(qū)段一起下沉。管廊柔性更強,不那么‘脆’了,抗震性能也更好。
“搭骨架”
兩側(cè)弄利索了,腳底站穩(wěn)當了,管廊主體就能開始“搭骨架”了——先組裝模具,再綁扎鋼筋,完成澆筑后,模車再退出——現(xiàn)澆環(huán)節(jié)與建造房屋差異不大,但因建于地下,防水要求高出不少。“我國地下管廊的設計壽命為100年,我們必須設法讓成天‘睡’在土里的管廊少受地下水和濕氣的侵襲。”結構本體,采用抗?jié)B性能更好的P8級防水混凝土;凡是施工縫,都用橡膠止水帶緊緊“粘”住;管廊的底板、頂板和外墻,也全都要用厚厚的防水卷材牢牢“裹”住。
搭完骨架,管廊主體就算基本完工了,只剩下回填土方等工作。之后,各式管道便能入住這棟寬10.8米、高3.4米的“三居室”了。
目前,我國對鋪設管道都有相關標準和細則,比如,天然氣、電力、熱力管道一定不能“同屋”;又如,雖然熱力管道只有0.6米粗,但周邊必須留出檢修空間、操作距離,至少能通得過一輛運輸小車;再者,從高度上看,管廊上部必須留出0.8米的高度,供照明、消防、通風、供電等設備使用。此外,有些空間還要預留出來,以防將來有“新住戶”,如目前尚不具備條件的雨污管網(wǎng),乃至垃圾真空管等。
探索未知的世界”
一段管廊建成后,給水、再生水、熱力、電力、電信、燃氣、污水等多種管線就會分批遷至“地宮”,留給地上一片清爽的空間。
而到2020年全部完工后,全長73.13公里的干支線管廊、182.5公里的纜線管廊便將如主動脈一般地深植于西安4個行政區(qū)內(nèi)24條道路的地下,晝夜不休地為古都的城市運轉(zhuǎn)提供動力和保障。
攝像頭實時監(jiān)控、溫濕度控制、有毒有害氣體控制、煙感探測感應、無人機巡檢……靠著現(xiàn)代科技的幫忙,“長眠”地下的各種管線將很少再被打擾,更不必擔心隔三差五被挖出來“收拾”,一個嶄新的“無線”古都將出現(xiàn)在人們面前……
眼下,隨著不少城市逐步意識到地下管廊的重要性,在建、將建的管廊項目也越來越多。最近兩年,我國每年開工建設的綜合管廊均超過2000公里,到2020年,整體規(guī)模有望趕超發(fā)達國家。
為了實現(xiàn)溫濕度控制、有毒氣體(如H2S, SO2,NO2,CO)控制,需要相應的傳感器來實現(xiàn),深圳三達特提供此類傳感器,具體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