蘑菇廣泛分布于地球各處,在森林落葉地帶為豐富,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。蘑菇在生活時需要多種多樣的營養物質,除水和氧氣外;還要碳、氮、鉀、磷、硫、鎂、鐵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。除了營養物質以外,蘑菇所處環境和條件也影響著它的繁殖生長,每一種食用菌菇都有它對非生物因子(溫度、濕度、光線等)的要求和適應水平。在栽培實踐中,應盡可能根據各種食用菌的具體要求,模擬和創造出適宜的生活環境,以獲得高的產量和好的質量。
一、溫度
食用菇的生長繁殖都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。溫度適宜,其生命活動旺盛。超過或低于適溫,其活力減退或緩慢。菌絲生長適溫度為23-25℃,低于5℃生長緩慢,高于25℃菌絲生長雖快,但纖細無力,容易衰老,超過32℃菌絲易衰或發黃、倒狀,以至于停止生長。子實體形成適溫度為15-18℃,在此溫度范圍內,出菇期可維持6個月。一般說來,子實體發育適溫度比菌絲體生長的適溫度低。由于子實體含有比菌絲體更多的蛋白質、糖類等有機化合物,含水量特別大,極容易受病原菌的感染危害,因而在栽培過程中,子實體發生的溫度宜控制在稍低一邊。
二、水分和濕度
因為食用菌是喜濕的生物,不論是孢子萌發、菌絲生長,子實體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和空氣相對濕度,沒有水分就沒有生命。食用菌的各生長發育階段都需要水分,其子實體發育時需水量更大。水分主要來自培養料,只有基質含水量充分時才能形成子實體。培養料的水分常由于蒸發或采收而受損失,因此平時根據情況噴水。在蘑菇菌絲生長階段,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—65%,覆土層的濕度應保持在18—20%左右。形成子實體及出菇期間,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—90%之間,過低過高都會導致蘑菇的品質下降。
三、營養
食用菌菇是一種腐生真菌,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來生長發育。碳素、氮素、無機鹽和維生素等是食用菌營養物質。
碳源是食用菌重要的營養來源。除少數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利用之外,它們能利用自單糖到纖維素等各種復雜的碳水化合物,如:纖維素、葡萄糖、果糖、蔗糖、麥芽糖、半乳糖、糊精、淀粉、半纖維素、木質素、有機酸、某些醇類等。
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質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。一般說來,食用菌在營養生長及生殖生長階段,所需要的氮源主要有蛋白質、氨基酸、尿素、氨、銨鹽和硝酸鹽等。蛋白質必須經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;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絲體可直接吸收。
無機鹽在食用菌菇的生長發育中起著一定的作用,其中無機鹽的金屬元素磷、鉀、鎂為重要。 各種微量維生素和生長素在食用菌菇生長發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四、酸堿度(PH值)
PH值是影響食用菌新陳代謝的重要因素。酸堿度適宜,生理活動就正常,食用菌的生長發育就順利、旺盛;反之,生理活動就受到阻礙,甚至引起死亡。蘑菇菌絲在PH值5.8—8.0之間均可生長,適宜的PH值是7左右。由于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,這些有機酸積累在培養料和覆土層里會使菌絲生活的環境逐漸變酸,PH值下降。因此,在播種時,培養料的PH值應調節至7.8—8.0之間;土粒的PH值調至8.0左右,這樣既有利于菌絲生長,又能抑制霉菌的發生。
五、光線
食用菌菇在生長過程中與綠色植物不同,它沒有葉綠素,不會進行光合作用,不需要直射光線。整個過程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進行。但子實體生成時,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,因為平菇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,必須適時地給予散射光并滿足其降溫要求,才能促使子實體原基分化,縮短生育期,提高產量。此時,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,光線對食用菌菌絲生長會產生不良影響,主要是由波長 380~450毫微米藍光引起的,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易干燥變黃,品質下降,商品價值降低。
六、空氣
經常保持食用菌生長場所空氣新鮮、氧氣充足,是食用菌菇正常發育生長的重要條件。因為食用菌菇是非綠色植物,不能利用二氧化碳,其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,因此食用菌菇的生長環境容易積累二氧化碳,而缺少氧氣。菌絲體在培養料中若通氣不良,會逐漸退化。形成子實體時若通風不好,小菇會變黃死掉,正在生長的子實體也會生長很慢甚至死亡。種菇在成熟開傘階段氧氣不足,便不會落孢子,孢子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,也不會萌發??傊?,生產上要防止二氧化碳積貯過多,菇房內經常需要通風換氣,如何才能知道氣體濃度是否過高呢?菇房一般會使用CO2傳感器進行檢測。下面推薦深圳三達特代理的英國DDS氣體傳感器,可以很好的檢測到菌菇房的有毒氣體。
?